日前,市政府印发《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促进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质量认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力度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方法,提升质量认证供给水平,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省会、经济强市提供重要支撑。
《方案》明确,经过3年的努力,全市各类企业组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认证数量和认证质量明显提升;质量基础更加稳固,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治理水平明显提高,质量认证市场日趋规范有序;质量认证服务质量提升,提高高质量供给水平的作用有效显现,主要产品、工程、服务尤其是消费品、食品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质量品牌。
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
鼓励企业运用质量认证的方式加强质量管理,推广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六西格玛、精益管理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组织千家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培训,大力推广QC小组、六西格玛、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到2020年,全市质量管理小组达到10000个,新培育质量标兵20个。推动企业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建设精通质量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引导中小微企业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质量管理模式,推广“质量诊所”等质量管理先进方法。
在质量管理体系升级方面,积极推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能源管理体系整合认证。加快质量管理体系新版标准推进力度,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推动开展行业特色认证、分级认证、管理体系整合。2018年9月底前,推动现有3000家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全部完成升级换版工作;到2020年,通过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达到3500家。
健全质量认证激励引导机制,鼓励企业运用第三方质量认证方式加强质量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建筑、汽车、铁路等领域积极推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A+B”认证模式,助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
推动质量认证向高端发展
为助力环境保护,我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促进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减少污染排放。推动水泥、建筑陶瓷砖、平板玻璃、铝合金型材等重点用能企业积极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到2020年,通过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争取达到1000家,取得低碳产品认证证书不少于5张。鼓励支持重点工程优先采用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建材产品,切实增强绿色产品的有效供给。
质量安全上,引导鼓励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实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规范。推动晋州、新乐、高邑等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集中区域积极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充分运用认证手段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整体提升。
服务农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大力推广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认证证书达到150张。
围绕构建“4+4”产业发展布局,打造高端品质认证服务,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的制订修订。面向具有产业优势的行业特色产品或区域特色产品,鼓励开展高端品质认证,更好地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产品品牌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支持工程设施装备产品及机器人、装备制造、电线电缆、家具等延伸领域,开展“河北质量”认证。
加强质量认证监管
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环境,消除行业壁垒,支持各级政府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跨区域、跨行业整合,建立门类齐全、服务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综合检验检测机构。创新“互联网+质量服务”模式,推进质量技术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设备设施向社会共享开放。
推行“互联网+监管”监管模式,主动向社会公开质量认证信息和监管信息,提高质量认证监管效能。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着力发挥强制性认证“保底线”作用,重点对改装货车、电线电缆、消防产品、低压成套设备和装饰装修材料等企业认证活动加强监管,每年随机检查不少于30%。
我市鼓励质量认证合作,加强与京津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互联互通,支持优势检验检测认证企业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及冬奥会筹办,提供优质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开展国内外先进质量认证标准比对研究,促进结果互认,努力破解国际市场准入壁垒助力我市企业走出去。
提高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开放度。积极引用国外先进认证标准、技术和服务,扩大省内短缺、急需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应用,加强国际合作认证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引资引智引技的质量效益。 |